外阴疼痛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可能为多因素性,有关外阴前庭炎的研究较多,而环状外阴炎和感觉异常性外阴痛的报道较少。
(一)发病原因
外阴痛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可能为多因素性,有关外阴前庭炎的研究较多,而环状外阴炎和感觉异常性外阴痛的报道较少。
1.念珠菌感染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史是前庭炎患者惟一的最恒定特征,但不当地多次外用抗真菌药物亦可引起这些症状。此外,前庭炎患者的念珠菌定植率并不高于对照组。环状外阴炎的病因学不明,但白色念珠菌可能是潜在病因,抗念珠菌治疗通常有效。
2.医源性因素外阴痛患者常有多次使用外用药物的病史。由于外阴皮肤角质层的保护性屏障功能不如其他部位的皮肤,故外用药物所致的外阴刺激较常见。刺激不可能是造成初始症状的原因,但其可能延长外阴痛的有关症状。本病变应原致敏的发生率并不增加,且无组织学证据来证实或排除变应原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3.心理和性心理因素外阴痛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和性心理病态,但其能否引起症状发生尚有争议。性生活期间性唤醒不足可引起润滑减少并导致外阴阴道刺激,而周期性外阴刺激症状可产生外阴痛。但几项研究并未显示出患者的不愉快性经历或性滥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其性伴亦无明显的性心理障碍。
4.遗传素质外阴痛好发于白人,黑人和亚洲人罕见,这是真正的遗传倾向还是社会人口统计因素的影响尚无定论。
5.饮食因素有学者推测外阴痛与高草酸尿有关,尖锐的草酸盐结晶与上皮表面接触引起严重灼痛。然而,患者的24h尿草酸盐排泄量并不高于对照组,枸橼酸钙联合低草酸盐饮食治疗3个月,仅有10%的病例痊愈。因此,尿草酸盐不可能是外阴痛的病因,但其可作为非特异性刺激剂而加重外阴痛。
6.雌激素影响雌激素影响体现在:
(1)许多患者的症状在经期加重。
(2)血清雌激素水平较低,这种情况常在产后(雌激素相对缺乏时发生),即使剖宫产亦是如此。
(3)口服避孕药与发生外阴痛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1倍。尽管雌激素可能有助于症状发生,但其作用有待进一步评价。目前尚无对照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疗法(外用或口服)有效。
(4)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目前认为外阴痛与人乳头瘤病毒的相关为一种巧合,因其感染率并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人乳头瘤病毒不是亲神经病毒。
(5)盆底肌肉张力:多数前庭炎患者存在肛提肌不稳定、肌肉收缩后复原不良和静息基础张力升高。虽然盆底肌肉张力是否为症状持续的原因尚有待阐明,但克服肛提肌张力过高的生物反馈治疗确实是有希望的疗法。
(6)神经因素:外阴痛类似于反射性生活感神经营养不良,均在缺乏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有持续性疼痛。动物实验表明,皮肤伤害性感觉器(C纤维)的反复激活导致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皮肤伤害性感受器敏感性增加系神经肽释放所致,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调节肽、内啡肽、5-羟色胺和其他儿茶酚胺;这些神经肽有前庭炎效应,可增加炎症过程。前庭炎患者前庭内P物质水平高于对照组,上皮内神经纤维密度亦有明显增加。中枢和周围神经敏感可能是初期组织创伤消退后仍有症状持续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前庭炎和环状外阴炎的患者可有非特异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如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