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这种疾病我们可能很熟悉,但是对于肝部血管瘤疾病我们可能就没有那么了解了,一般肝部血管瘤疾病发病后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那么肝部血管瘤如何确诊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肝脏血管瘤(hepatichemangioma)是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其病因可能是肝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多次妊娠或使用孕激素期间的妇女发病率增高,提示孕激素可能与肝血管瘤的发生有某种联系。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瘤体小者(<4cm)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是在做B超或CT查体时发现的。
诊断:
本病需与肝脏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主要与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小肝癌鉴别,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病情进展快,病程短,AFP常阳性,肝转移癌常有胃肠道肿瘤等原发病史,不难作出鉴别诊断,在肝脏良性肿瘤方面主要与先天性肝囊肿鉴别,先天性肝囊肿病程长,病灶多数为多个,1/3~1/2伴有多囊肾,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检查:
肝功能多正常,AFP阴性,有的可有全血细胞轻度减少,偶有血清AKP轻度增高者。
1.B超: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匀高回声的肿块,大血管瘤可见网状回声不均,有时可见钙化。
2.CT:典型的血管瘤的CT表现平扫为密度均一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静脉造影动态CT扫描显示为由周边开始的密度增强,此后逐步向中心充盈,并且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密度。
3.MRI:检测血管瘤的特异性可达92%~100%,血管瘤具有很高的T2信号,而T1强度则与周围相等。
4.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用99mTc标记的红细胞进行血池扫描,肝血管瘤表现为早期的不充盈,随后由周边开始逐步充盈,填充期延长,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90%,是一种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
5.肝动脉造影:对诊断本病准确率高,能显示1~2cm大小的血管瘤,表现为早期造影剂充盈且持续染色,可有特征性的“棉絮团”或“雪树状”样表现,此方法为创伤性检查,临床不作为首选。
6.活组织检查:虽然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相对安全,但常得不出诊断性结论;若使用标准穿刺针,如Menghini或Trucut,则穿刺的危险性增大,且已有穿刺引起致死性出血的报道,因此活检应尽量避免。
看完上面的文章描述我们应该知道了肝部血管瘤的诊断和检查了吧,看完这些我们应该也知道了干部血管瘤疾病如何确诊,肝部血管瘤疾病比较严重。所以患者们如果到医院检查确定病情以后最好能够尽早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