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分类中多数是由乙肝发展而来,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还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方法。由于肝病患者对肝硬化缺乏防治常识,在治疗上出现了多用药、滥用药、用药不合理等问题,走了很多弯路。往往花了很多钱,没有治好病。根据临床观察分析,最常见的有三个方面:诊断不明确,忽视辨证论治。有些慢性肝病患者,已经是早期肝硬化了,但还没有引起重视。只知道得了肝炎,却不知道是哪型肝炎,病情发展到什么阶段,是否已发展成肝硬化。在用药方面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因此延误了病情。不从根本上治疗,过早攻下利水,只求一时疗效。用药后腹水消退很快,但没过两天,腹水又起,反复再用,疗效一次比一次差,最后导致顽固性腹水,使病情缠绵难愈。用药太多太滥。肝硬化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大多数患者为了急于求效,多种药物一起用,结果增加了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肝硬化分类中酒精性肝硬化约占我国肝硬化的7%左右,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酒的消耗量正逐年升高,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因此,对酒精性肝硬化也应引起警惕。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占我国肝硬化病因的40%~65%,主要由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其发病机制与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异常有关。其致病方式主要是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而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多数表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少数病例如病程缓慢迁延,炎性坏死病变较轻但较均匀,亦可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至数十年。早期诊断、辨证治疗,尤其是在治疗上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症状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切忌所有病人都用一种药,一种药不能治百病。用药必须合理,切忌多用、滥用。这是慢性肝病,肝硬化治疗的基本原则。肝硬化分类里寄生虫性肝硬化多由于感染血吸虫或肝吸虫等引起。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分支,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后主要沉积于汇管区,虫卵及其毒性产物的刺激,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纤维化和门脉高压。血吸虫性肝硬化左叶受累较重,肝表面有较大的结节。因除邻近虫卵沉积处的肝细胞有萎缩外其他部分肝细胞无明显变性及再生,故临床上肝功能改变较轻微,而门脉高压出现较早,过去称之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应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中西医相结合,药物和食疗相结合,穴位注射和口服药物相结合,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不但疗效确切,且具有减少复发,增强体质,缩短疗程,使脾大缩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