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近年来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慢性肝病,对于患者的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并且治疗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应该要注意积极预防。那么肝硬化的防治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肝硬化的防治工作吧!
1.肝硬化:慢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后,继续炎症活动的是活动性肝硬化,或肝炎肝硬化;肝炎已经缓解的是肝炎后肝硬化。在肝硬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是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肝硬化多伴有复制活跃状态的病毒感染,有轻重不等的炎症坏死。非活动性病变是稳定的病变,活动性的病变是在进展的病变。
2.活动性肝硬化:活动性肝硬化的防治是炎症活动性肝硬化,可以是代偿或失代偿。代偿性肝硬化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多大于60%。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晩期肝硬化,其基础是生理肝细胞容量不足以应付日常的生活活动,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和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活动度<60%,可出现明显黄疸、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性肾功能不全。
3.难治性腹水的诊治:定义是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螺内酯400mg/日、呋噻米160mg/日)治疗无效的腹水;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很快复发。治疗包括:⑴多次反复治疗性腹穿放液;⑵肝移植;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⑷腹腔静脉分流术;⑸实验性药物治疗。
4.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粘膜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急性或慢性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5.门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脉脉压力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静脉曲张出血等。
6.此外,肝硬化的防治工作还有有哪些?肝硬化的治疗原则:以卧床休息为主,病情改善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原发病的治疗,积极控制病情发展,低盐限水饮食;护肝、利胆退黄,纠正氨基酸、蛋白质和电解质失衡;利尿消肿、控制感染、升高白蛋白、防治并发症。
以上这些都是大家平日里应该要注意的肝硬化的相关防治工作,了解这些才能够帮助大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帮助肝硬化患者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