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便血 > 便血常识

中医是如何看待便血的

导读: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很多人都认为便血是小病,常常忽略,认为便血是不需要就医的。但却不知便血是非常需要引起重视的。很多疾病都是从便血开始,从而逐渐加重的。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便血的呢?中意对便血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大小便血,淋沥疼痛。用茧、蚕蜕纸,并烧存性,用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雄黄不拘多少,放入内,用线捆好,煎汤。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煮毕以后,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铅汤送下。三服血止。

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再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热痢便血。用粟壳一两、陈皮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送下。

男子便血便方。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以后,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

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后世医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立肠风,脏毒之名。

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证名。大便下血,出《素问·阴阳别论》: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

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便血,详见痢疾条

以上就是中意对便血看法和治疗方法,相信大家对便血有了进一步了解。希望大家在日后生活中,遇到便血的情况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错失治疗的最佳机会,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其他损失,影响工作与生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积极采纳。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