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的扁平足,可能有很多的人认为这个疾病不太严重,也不用重视,其实这样子想是不对的,扁平足严重了是会让孩子有自卑感的,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个疾病,那么患上扁平足该怎么办呢,来了解一下。
扁平足的治疗方法:
一、轻、中型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以往扁平足的治疗方法曾提倡赤足在沙滩、草地上行走,训练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对足跗间关节的稳定作用和提高足纵弓。也曾推荐穿各种矫形鞋,希望矫正扁平足。
二、对有症状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龄在10岁以下者,扁平足的治疗法:
可采取被动或主动牵伸小腿三头肌、缓解因该肌痉挛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适。
三、手术的扁平足的治疗方法:
肌腱移位、韧带紧缩等,也有跗间关节融合,三关节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术,但是,单纯软组织手术、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的效果不好,已被摈弃。目前多倾向于软组织和骨性手术联合应用,这种扁平足的治疗方法的效果则明显提高。
对于扁平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有针对性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扁平足的症状表现:
1、轻型:足纵弓降低;
2、中型:足纵弓消失;
3、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时出现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扁平足应该如何治疗?
本病轻,中型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滩,草地上行走,训练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对足跗间关节的稳定作用和提高足纵弓,也曾推荐穿各种矫形鞋,希望矫正扁平足,但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扁平足并没有矫形作用,只能减轻局部不适和疼痛,因此,对有症状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可采取被动或主动牵伸小腿三头肌,缓解因该肌痉挛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适,穿鞋底后内侧加厚0.3~0.6cm的Thomas矫形鞋,或在鞋底内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纵弓支持垫,均能减轻或消除疼痛和不适,但无矫形作用。
若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疼痛,且影响负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龄>10岁者,则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有肌腱移位,韧带紧缩等软组织手术,也有跗间关节融合,三关节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术,但是,单纯软组织手术,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因疗效不好,已被摈弃,目前多倾向于软组织和骨性手术联合应用,其疗效则明显提高。
通常依据X线片测量,确定足纵弓下降的部位后,选择手术方法,Giannesstras手术是舟楔关节融合,跟舟跖侧韧带紧缩及胫前,胫后肌腱移位,适用于舟楔关节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疗效较好,其手术要点是:
①经足内侧纵切口,显露距,舟,楔骨和胫前胫后肌腱;
②从其点处切断胫前,胫后肌腱,跟舟跖侧韧带,并在距,舟,楔骨的内侧,掀起一条由前向后的关节囊,韧带瓣,注意在该瓣深面保留一薄层骨片(图30),
③切除舟,楔关节软骨,从舟,楔的跖侧向背侧分别钻一骨孔,两者在背侧的深面相汇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肠线或尼龙线固定舟楔关节在矫正的位置上(图31);
④紧缩缝合关节囊,韧带瓣及跖舟跖侧韧带后,再把胫前,胫后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在一起,从舟骨所预制骨孔的跖侧,把胫前胫后肌腱向背侧牵拉,并缝合固定到足背侧的骨膜上(图32);
⑤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术后初期可有过度矫正的现象,但负重行走3~4周可逐渐消失,
图30在距,舟,楔骨内侧形成关节囊,韧带骨瓣
1.胫后肌腱2.跟舟跖侧韧带3.胫前肌腱
图31切除舟,楔关节软骨(A)于舟,楔骨跖侧钻孔(B)
图32A.缝合关节囊,韧带骨瓣后,从舟背侧向跖侧钻孔B.胫前,胫后肌腱通过舟骨骨孔固定1.胫前,胫后肌腱2.胫前肌腱鞘
距舟关节松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显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发育成熟,采取Grice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既能矫正扁平足,又不影响足的纵向发育,该手术通过外踝前方斜切口显露跗骨窦,去除跗骨窦的骨皮质后,填入自体松质骨条,并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愈合,对于年长儿童或青少年,足三关节融合术也是一值得推荐的方法。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扁平足的一些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大家多学习一下,这个疾病如果治疗不当事很严重的,我们还是要配合治疗的,虽然说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可是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