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对于这种疾病了解的人应该不会多,到底什么是压缩性骨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又该如何治疗呢?不少患者又比较担心他的复发,复发的几率会怎样?如何才能够减少他的复发,让我们简单看下。
骨折患者的恢复一般在伤后3个月以内,属于愈合期,患者以卧床锻炼为主。康复锻炼应尽早开始,伤后1—2天即可进行,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恢复脊椎的稳定性。腰背部肌肉训练可采用“五点支撑法”,即患者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和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尽力腾空后伸;患者也可取俯卧位,上肢伸直后伸、头胸后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后伸,体质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时后伸,呈一弧形。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骨骼的愈合期,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过早直立负重,以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影响骨折的愈合。患者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应注意四肢各关节的活动,以预防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和骨骼脱钙。下肢各关节有节律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患者还应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以维持正常的肺功能。常用的方法有深呼吸、缩唇呼吸(如吹口哨样)等。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防止后遗腰痛。同时做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患者可骑坐在体操凳上将脊柱向各方向弯曲,防止髓关节代替腰部活动。增强背肌的训练可与适当的腹肌训练配合进行。
恶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信号改变有:压缩椎体信号在T1WI上多呈弥漫性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压脂相(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或T2WI压脂)上呈高信号,这种信号改变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有不均匀的异常强化。有时也可见椎体内有局灶性不规则的低信号病灶,有正常骨髓信号存在,这可能是椎体中只有部分骨髓被异常组织代替,但较少见。邻近未压缩的椎体及附件受侵犯时也可出现相似的信号变化,椎间隙正常。一般认为,MRI上提示恶性压缩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有:椎体压缩变扁,其后缘骨皮质呈弧形或球状隆起,椎弓根受侵犯,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据笔者观察的一组病例,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对诊断恶性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100%。而椎体后缘呈弧形或球状隆起及椎弓根受侵犯则分别为75%、92%及82%、94%。
良性压缩性骨折
良性压缩性骨折椎体的信号改变随骨折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以骨质疏松症性压缩性骨折为例,急性期在T1WI上的典型表现为:压缩椎体终板骨折处附近有局灶性低信号影存在,其大小在最初2~4个月间无明显变化,对侧部分信号正常;T2WI上表现为压缩椎体的信号与邻近正常椎体基本相同,终板下方可见线状低信号影,这是由于骨折线或骨小梁相互嵌插所致,增强扫描可见压缩椎体部分或全部与邻近正常椎体信号相同;压脂(短时间反转恢复或T2WI压脂)序列上终板骨折附近有局灶性线状或三角形高信号影,也称液体征,这是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症性压缩性骨折的一个特征,而恶性压缩性骨折中很少见。压缩椎体有一个形态改变对良性压缩骨折的诊断特异性很高,就是椎体后上角向后移位突向椎管,基本可达到100%,但较少见。椎体骨质疏松症性压缩骨折通常没有椎弓根受累的征象,也没有硬膜外肿块形成。慢性期压缩椎体信号在T1WI及T2WI图像上多为正常,有时可见局限性低信号,但其余部分信号均正常。增强扫描可见轻度不均匀的强化。此外,骨质疏松症性压缩骨折在平片上有时可见压缩椎体内有裂隙状真空征象,这是由于终板下方骨质有缺血性坏死所致,这个征象可提示良性病变,而在MRI上的表现为: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信号则随患者平卧时间不同而不同,患者平卧后立即行T2WI扫描时表现为低信号,延迟扫描则有高信号影存在,这种信号变化可能为患者平卧后,液体缓慢流入而使信号变化所致。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不能提示良性或恶性病变。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良性及恶性压缩性骨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在观察多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应对每个椎体逐个地分析其形态学及病变信号改变的特征。逐一地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以上的生活注意事项,患者一定要认真的了解,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时刻准备着,避免复发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生活中还要保持好的心态,毕竟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祝安康,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