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骨骼保护方法,以免造成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身心变化,要注意身体的调理方法,以免造成骨质疏松出现,同时也要注意预防事项,那么,怎样才能防止骨质疏松出现?
骨骼部位出现疼痛时,可用热敷15分钟,然后做伸展及放松运动;
站、坐、睡等姿势要正确站姿:耳垂与颈部垂直,肩膀向后伸展,挺腰收腹;坐姿:挺腰收颈,双脚触地,椅高及膝;睡姿:板床加硬褥,枕头承颈椎,腰背平直伸。
起床:首先转侧卧,手力撑床起,腰背省力气。
提重及作息:腰背常挺直,姿势不久留。
摔跤是患者骨折及软组织创伤的主要因素,要注意家居安全,房间内光线要充足,少放置障碍物,地毯要固定。
骨质疏松症患者必须选择安全性高的鞋,如鞋底有坑纹的鞋、阔底鞋、平而富弹性的鞋底的鞋、平面加粗粒防滑鞋等。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
运动可掌握以下原则:阳光空气、由轻入深、量力而为、由热身起、持之以恒、平路步行、循序渐进。但这只是一般运动范例,应根据医生建议设计个人的运动方式。如患者正处于疼痛期,应先止痛及向有关医务人员查询后方可运动。运动量为每周3次,每次每个动作为20次。
步行、跑步、上下楼梯、掌上压或墙上压等都可强化骨骼组织,对患者有很大益处。
骨质疏松的治疗,很多人也有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希望大家注意上述的这些防治方法,并且要注意合理的保健,有效地进行饮食,合理地进行休息,这样对疾病的恢复才有利,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调理事情,掌握一些正确的治疗方式,平时也要注意避免磕伤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