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大家或许一直是认为这一种老年病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通过多年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疾病同也在会发现在年轻的人身上,而且在我们生活中这类患者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身体的变化,发现疾病或者症状后就要及时治疗。下面介绍一些骨质疏松症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表现为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者病因明确,由疾病或药物损害骨代谢而诱发;原发性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分为I型、II型两个亚型,I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率增高;II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为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短缩或驼背、易于骨折等。
该病确诊有赖于X线照片或骨矿密度测定。治疗多采用联合方案,采用药物包括:
①促进骨矿化剂:钙制剂、维生素D;
②骨吸收抑制剂:二膦酸盐、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
③骨形成刺激剂:甲状旁腺激素、氟制剂。应根据病因选择适当治疗方案。
预防骨质疏松怎样才能有效
1.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我们在上面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些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相关知识,希望我们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同进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一旦发现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症状就要及时检查,确保在疾病发生早期进行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