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骨骼质量在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会开始走下坡路,骨质渐渐流失,骨质间隙渐渐增大或中空疏松,因而引起骨质疏松。这也是为什么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群体的原因。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多表现于疼痛,那么怎区分一般疼痛和有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呢?
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和骨痛,以腰背部疼痛最多见,疼痛范围是以脊柱为中心向两侧扩散,体位改变可减轻或加重疼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渐进性的,疼痛的出现与骨吸收增加的程度及骨丢失的速率密切相关。一旦发生骨折常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疼痛是首次类骨折的主要症状。
有时疼痛还会伴发其他症状:如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小腿、足底、腹部、肋部或手部;间神经痛或腹痛;肢体麻木、乏力、失眠、精神焦虑或恐惧感等。
一般当骨形成速率缓慢下降后和骨量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多在病程中期以后才出现,据统计,多数患者在骨量减少12%~30%才出现临床症状,约80%的患者可有骨痛等症状,也有少部分患者直到发生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才出现上述症状。
骨质疏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加重,通过非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的了解,老年人在平时生活中,对于身体上不太正常的疼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以前有轻微骨折情况的,应积极到医院骨科进行检查。
相关阅读:老人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