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或过量使用含碘药物,临床上产生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心悸、多汗、手抖、大便增多等,在排除了其它原因引起的甲亢外,就是药物引起的碘源性甲亢。
临床上像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其病因、病程及治疗方法与一般甲亢有诸多不同,如将两者混为一谈,会给碘甲亢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的影响。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碘本用来合成甲状腺素,但可能由于甲状腺对过量碘缺少自身反馈调节,大剂量碘不能反馈抑制甲状腺进一步摄碘,使得甲状腺产生过量的甲状腺激素,而导致甲亢。当合并有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功能的甲状腺结节时,这些自主结节遇有过多碘时,使得甲状腺激素过多的产生和释放而发病。
这些药物不能乱吃
引起碘甲亢的药物主要为口服用药,如胺碘酮(每片含碘75mg)、含碘维生素(每片含碘0.15mg)、碘甘油(每片含碘15mg)、碘化钾(每片含碘145mg)等,以及放射造影剂泛影葡胺、碘海醇和碘克沙醇等。
在众多可能引起碘甲亢的药物中,胺碘酮则更为常见。胺碘酮是一种苯丙呋喃衍生物,其每个分子含两个碘原子(含碘量约37%)。在我国,胺碘酮的常规剂量为100-600mg/d,按10%的脱碘作用计算,患者每日需负荷3-22mg的碘。这对于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全球每日150μg的最佳摄碘量高出20-145倍。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它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碘甲亢在逐年增加。
碘源性甲亢多发生在有甲状腺异常病史的患者,这类患者在使用含碘药物前,应主动告知医生,同时需要避免一些高碘食物和药物(如海带、紫菜、碘造影剂和胺碘酮等),如果因为治疗或其他原因需要服用高碘食物或药物时,治疗中和治疗后需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