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结石 >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因素

导读: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参与,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症,一定要及时的查明病因,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积极的接受治疗,疾病才会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为了能够尽快的康复一定要重视治疗,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吧。

形成因素

饮食因素:

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物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减少,有利于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容易发生沉淀,是形成结石的基础。饮食结构与肝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这在发展中国家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胆道感染:

普遍认为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产生细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参与,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我国农村胆道蛔虫发病率较高,相对胆道感染及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比较都市为高。同样,肝胆管结石中的细菌含量也较胆固醇结石为多。并且肝胆管结石伴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机会多,都从不同侧面说明胆道细菌感染与肝胆管结石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

胆汁淤滞:

由于胆管狭窄,胆道梗阻或胆管囊状扩张,继之发生胆汁动力学改变,涡流、淤滞和细菌感染。游离胆红素沉淀,黏液脓性物的参与,形成褐黄色胆泥,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淤滞、感染,促使胆石的形成。临床上常见的如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引起乳头狭窄等,都是因为胆汁流动不畅,发生胆管结石。

发病机制

肝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结石引起胆管系统的梗阻,感染,导致胆管狭窄,扩张,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萎缩,甚至癌变等病理改变,肝内胆管结石约2/3以上的患者伴有肝门或肝外胆管结石,据全国调查资料78.3%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昆明医学院第二医院559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资料中有3/4(75.7%)同时存在肝外胆管结石,因此有2/3~3/4的病例可以发生肝门或肝外胆管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梗阻,导致梗阻以上的胆管扩张,肝脏淤胆,肝大,肝功损害,并逐渐加重肝内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胆管梗阻后,胆管压力上升,当胆管内压力高达2.94kPa(300mmH2O)时肝细胞停止向毛细胆管内分泌胆汁。

通过阅读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了解了肝内胆管结石,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才有可能减少疾病给大家带来的伤害,如果出现这一病症也不要大意,一定要及时的看医生,因为只有通过早期的治疗才会有效的缓解,进而能够得到治愈的效果。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