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有没有治疗胃神经官能症的方法
(1)针灸:
主穴;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配穴;选心俞、脾俞、厥阴俞、胆俞、太冲、太溪。
每日针刺一次。每次选主穴1—2个,配穴2—3个。
如脘腹胀痛较甚,取中脘、公孙、肝俞。心俞,用泻法:
呕吐较剧,针刺内关、脾俞、太冲、心俞,用补法;
厌食嗳气。针刺足三里、公孙、脾俞、胆俞、太溪。深刺久留针,行针补泻兼施;
咽有异物感明显者,针刺天突、涌泉、太冲、神门,用泻法。
耳针:选穴神门、心,脑、胃。每日一次,每次取2—3穴,捻转中强刺激,留针15分钟。梅核气加咽喉、食道。
电针:按照针刺辨证选穴。采用较密波通过电15--20分钟,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胃神经官能症,表现在精神。感觉,运动方面的抑制症状。
(2)辨证用方:本症的临床症状多且不固定,治疗一般根据主要症状辨证选方。
①呕吐:
在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且量不多,不影响食欲和摄入量,往往吐后即可进食,因此多无明显的营养障碍。神经性呕吐可伴精神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等。此外。外界的不良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甚至某种特定的情景也能引起恶心、呕吐。伴见头目昏眩,心悸,痞满,属胃虚停饮证。
治以和胃止呕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主方;
常用药如半夏,生姜、茯苓、橘皮。
如见胃痛、头痛、痛时欲呕、口淡、吐泡沫样痰涎,舌淡苔白滑。脉迟弦,
属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方用吴茱萸汤加味。药如;吴茱萸、人参。茯苓。半夏、生姜、大枣。
舌淡苔白腻加藿香、佩兰:
胁腹胀。加香附、沉香曲;
舌红心烦。加川连、竹茹,口干,加沙参、麦冬。
脘腹痞满。自觉有包块,但检查无发现。属痞证,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
药如半夏、生姜,党参、黄芩、黄连。甘草、大枣。
如反酸加瓦楞子;
口淡、唾液粘腻,舌苔厚。加滑石、佩兰;
矢气频作加厚朴、炒枳壳;
腹痛加木香。
②嗳气:
是气从胃中向上出于咽喉而发出的声音,属肝气犯胃。表现为反复连续性嗳气,声响亮,呃出后或矢气后。则脘腹宽舒,常随情绪变化而减轻或加剧。患者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胃脘部不适或饱胀,实际上嗳气是不自觉地频繁地吞入大量空气的结果。
治宜理气降逆。方用匀气散加减,
药如:沉香、丁香、檀香、木香、砂仁、白蔻仁,藿香、生姜。
若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嘘气不除者。
用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人参,代赭石、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③纳呆。
食少纳呆。甚至完全不能进食。严重者可见体重减轻和闭经。临床治疗应辨别属脾胃虚弱或属湿邪困脾。凡食少纳呆,食后腹胀、舌淡脉缓,属脾胃虚弱。
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本方亦兼治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体倦等症。凡食少纨呆。食后胀满,苔腻脉濡。
属湿邪困脾,治宜燥湿醒脾和胃,
方用平胃散加味,药如苍术厚朴、陈皮、藿香。白蔻、茯苓、鸡内金。
本方亦治疗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懒,大便稀溏等证
④咽郎异物感:病人自觉有异物或球状团块,于咽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阻塞不适。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少数见于青年男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作吞咽。咯吐动作以求解除症状。进食时症状自动消失,检查亦无咽喉部的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此属肝郁气滞,痰气上逆于咽喉,以致病人自觉咽中梗阻。若有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于饮食无碍。
宜散结化痰、顺气降逆。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药如: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旋覆花,代赭石,柿蒂生姜。
二、胃神经官能症的检查有哪些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X线、内镜检查、胃液分析与粪便化验等手段。必要时应行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腹腔脏器病变。
胃肠道X线检查,显示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加速,结肠袋加深,张力增强,有时因结肠痉挛,降结肠以下呈线样阴影。结肠镜检结肠粘膜无明显异常。
本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目主要是为了除外一些器质性病变和及早发现一些其他合并症,协助诊断和治疗。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和胃电图等发现胃蠕动频率变慢,节律紊乱,甚或发生逆蠕动。对呕吐物的化验可与食物中毒、感染性胃炎等病鉴别,呕吐严重者须检查电解质,防止低氯性碱中毒的发生。神经性厌食重症状者可见其体重减轻,体温、血压及空腹血糖偏低;后期可针对会出现的各种营养不良的表现,如贫血、血清蛋白下降、浮肿、维生素K缺乏等进行相应的检查。还可能借助心电图、脑电图等器械检查来与有可能和神经官能症易混淆的疾病进行鉴别。
三、胃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本病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可积年累月,发病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患者常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如倦怠、健忘、头痛、心悸、胸闷、盗汗、遗精和忧虑等。常见的临床类型有: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神经性厌食等,现分述之:
1、神经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完毕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或食量,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因此多无明显营养障碍。神经性呕吐还可伴有癔病的临床表现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等,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性呕吐"。此外,呕吐也有条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甚至某种特定的环境也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2、神经性嗳气(吞气症):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患者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胃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不适或饱胀。事实上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嗳气不尽。此病也有癔病表现,多在有人在场时发作或加重。
3、神经性厌食:是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至少超过原体重的20%)和闭经为主要表现。此症在国内外有增多趋势,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对于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厌食往往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形美的动机。患者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的可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偷偷呕掉。在少数病例,呕吐是主要的症状。长期少食,体重极度减轻可达原体重的40~50%而呈恶病质。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湿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四、胃神经官能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病以精神因素为起因,以神经失调为病理,而以胃的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经研究证实,精神因素致病以植物性神经失调及内分泌失调的变化作为生理基础。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类因素对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因素在不同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与个体素质、既往经历以及患者的世界观有关机时这些精神因素均可影响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导致胃神经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失调,引起胃的运动、消化、分泌等功能障碍,而出现诸端症状。
胃神经官能症在病原菌理解剖方面没有器质性病变,但诊断本病宜慎重,因有些疾病初期病理改变并不明显,如果冒然断定是单纯的神经调节紊乱,往往会贻误病情,丧失早期治疗机会。同时体内的器质性病变也往往会成为发病因素,因植物性神经和内脏的病灶反过来也可以向中枢神经发出不良刺激,而使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这就是说在甘种情况下胃神经官能症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继发症,两者可以并存,且又相互影响。此外,在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也可遗留胃肠神经官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