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科 >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 màn xìng dǎn náng yán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如伤寒带菌者,本病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慢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可有恶心,偶有呕吐,在老年人,可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性胆囊炎。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多见于老年人
  • 患病比例:0.3%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胆石症、 黄疸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5-15天
  • 治愈率:80%
  • 常用药品:石淋通颗粒、保和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元)

温馨提示: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慢性胆囊炎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少吃多餐;   2、宜食用少渣、易消化蔬菜;   3、宜高蛋白饮食。
慢性胆囊炎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食含高胆固醇食品;   2、忌高脂肪食物;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慢性胆囊炎平时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感到不适,持续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胃有灼热,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通降下行为顺,凡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湿不当、虫积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湿热壅阻,影响胆的疏泄,从而产生以上证候。根据症状,可分型选择适宜的药膳。

肝胆气郁型

表现为胁痛、胁胀或胁肋窜痛,可常引至肩背部,胃脘胀痛或胀满,口苦,喜叹息,舌红、苔薄白,脉弦,宜用舒肝利胆的药膳。

茴香饼

【原料】鲜茴香250克,面粉、花生油、盐、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茴香洗净、切碎,放入花生油及盐、调味料拌匀,和面烙成茴香馅饼。

【特点】茴香可行气止痛、解毒消痈,常用来治疗肾气冲胁、肝胆气郁而引起的窜痛。本品有舒肝理气、利胆、和胃、降逆的功效。

萝卜

【原料】小红萝卜缨100克,鸡内金10克,佛手5克,生姜5克,油、盐适量。

【做法】将鸡内金、佛手、生姜煎汁浓缩,再将萝卜缨洗净、切碎,并用盐拌后略挤,去涩味。在锅中放入油,入萝卜缨煸炒,烹入药汁,调味,再略炒后出锅。

【特点】萝卜缨有开胃下气、利湿解毒之功,民间常用治黄疸、食积不化。鸡内金消食导滞。佛手疏肝理气和中。三者配伍作用加强,适合于腹胀、食欲减退的患者食用。

肝胆湿热

表现为胁痛胁胀、口苦恶心、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面黄目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应选用疏肝利湿、清热化湿的药膳。

香茅根饮

【原料】金钱草25克,香附15克,玉米须40克,白茅根15克,红枣8个。

【做法】将以上原料用冷水浸泡1小时,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得汁400毫升,一天分两次服用。

【特点】玉米须可利尿泄热、平肝利胆,配以除湿退黄、利尿通淋的金钱草,和清热、利尿祛湿的白茅根,加之疏肝理气止痛的香附,在补中益气的大枣推动下,共同达到清热、祛湿、利胆的功效。

三金炖肉

【原料】金钱草30克,金银花30克,郁金10克,瘦猪肉250克,葱、姜、黄酒、盐适量。

【做法】将金钱草、金银花、郁金洗净,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并放洗净切块的猪肉,加水及葱、姜、黄酒,用小火炖至肉烂,再放入盐调味食用。

【特点】金钱草能清热除湿利尿,郁金可行气、舒肝解郁、利胆退黄,二者均有加强胆囊收缩作用,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有助于炎症的消退,配以滋阴润燥的瘦猪肉,对于体虚,有湿热黄疸、口苦、尿黄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患者最为适宜。

瘀血阻络型

表现为胁痛如刺、痛位固定、夜间尤甚,舌质暗紫、有瘀点,脉沉、涩,多因脾失健运而成瘀滞,应选用健脾通络、活血行气的药膳。

化瘀丹参蜜

【原料】丹参150克,郁金50克,鸡内金100克,茵陈5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丹参、郁金、鸡内金、茵陈加水煎煮,弃渣取汁,浓缩成500毫升,再加入500毫升蜂蜜,拌匀,待凉后放入冰箱保存,每次服用50毫升,每天两次。

【特点】丹参能清热活血。郁金可行气活血,鸡内金健脾消食,并可促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排泄。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可和中润体。诸味配合,起到健脾、通络、活血作用,对于慢性胆囊炎胁肋胀痛、固定不移者适用。

慢性胆囊炎患者需少吃油腻食物,以防引起胆绞痛,也要少吃动物内脏、鱼卵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绿叶菜、番茄、萝卜、豆制品、菌藻类及水果。

相关标签

消化科 同类标签

慢性胆囊炎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