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骨科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 jí xìng xuè yuán xìng gǔ suǐ yán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也称急性骨髓炎,因为多数病例系化脓细菌经血行侵袭骨髓内结缔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少数从邻近软组织感染扩散而来或继发于开放骨折,若不及时治疗,会使骨结构破坏发生残疾,甚至感染扩散,危及生命。有些病例可转成慢性病变,病程冗长,由于多见于儿童,可能影响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多见于儿童
  • 患病比例:0.003%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化脓性关节炎、 骨折、 败血症、 化脓性骨髓炎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外科 骨外科
  •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1-2个月
  • 治愈率:80%
  • 常用药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少食多餐,注意食物色、香味。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宜吃具有止痛作用的食物;   2、宜吃清淡容易吸收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板栗、年糕、米糕;   2、忌吃烧烤类的食物;烤鸡、烤鱼;   3、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洋葱、黄豆。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什么饮食禁忌

1、饮食上要远糖,盐,猪油,多食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饮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要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白菜、藕、黄瓜、西瓜、苹果、梨等.少食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

2、忌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板栗、年糕、米糕。

3、忌吃烧烤类的食物;烤鸡、烤鱼。

4、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洋葱、黄豆。

5、鼓励少食多餐,注意食物色、香味。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向病人及其家属推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少食如酒、烟、生姜、辣椒及煎炸食物等;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菠菜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E、芸香贰、辅酶Q10,含氟-生齐酚、6-羟甲基蝶陡二酮及微量元素物质。

6、饮食上,注意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饮食中应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腐豆浆等。宜多吃新鲜菜和水果。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铁等。在日常饮食中,建议多食用牛奶、鲤鱼、豆浆、牛肉、花生、大米、虾皮、牡蛎、菠菜、西兰花等食物。

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可伴有贫血及血沉增快。早期血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75%,通常在感染后24h即可获得血液阳性培养结果。局部骨穿刺抽出脓液,涂片找到细菌即可确诊。血液及脓液细菌培养的同时,均应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1个月左右。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直径小于1cm的骨脓肿,因此早期的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当微小的骨脓肿合并成较大的脓肿时才会在X线片上出现骺区的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并向髓腔扩展,此时骨密质变薄,并依次出现内层与外层的不规则改变。骨破坏的结果是有死骨形成,死骨可大可小,小死骨表现为密度增高阴影,位于脓腔内,与周围骨组织完全游离。大死骨可为整段骨坏死,密度增高而无骨小梁结构可见。少数病例有病理性骨折。

2、CT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但对细小的骨脓肿仍难以显示。

3、MRI检查:可以更早期发现在长骨干骺端与骨干内有炎性异常信号,还可以显示出骨膜下脓肿。因此,MRI检查明显优于X线和CT检查。

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病灶部位的血管扩张和增多,使99mTc早期浓聚于干骺端的病变部位,一般于发病后48h即可有阳性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只能显示出病变的部位,但不能作出定性诊断,因此该项检查只具有间接帮助诊断的价值。

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疾病诊断

1、软组织炎症:早期急性骨髓炎与早期蜂窝织炎、丹毒等软组织炎症常不易鉴别。软组织炎症时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而局部红肿较明显,压痛较浅。早期急性骨髓炎压痛常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处。以单指检查时,患部四个平面均有深部压痛征,此即肢体圆柱形深部压痛征。软组织炎症时,因病变居于骨骼之一侧,故压痛只限于一个或两个平面,这一点对早期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两者骨扫描所见也不相同。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肿胀压痛在关节间隙而不在骨端,关节活动度几乎完全消失。有疑问时,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测定血中C-反应性蛋白含量有助于判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否并发化脓性关节炎:合并化脓性关节炎时,C-反应性蛋白值较单纯骨髓炎为高,且起病后迅即出现此种差别;化脓性关节炎患者C-反应性蛋白恢复正常值也较迟。红细胞沉降率虽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但两组患者之差别出现较晚,恢复正常值也迟得多,不如C-反应性蛋白之变化能准确反映临床状况。

3、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病的一部分,起病缓慢,全身情况(如发热)和局部症状均较轻,常为多关节游走性,血沉、抗O等血液检查常呈阳性。

4、恶性骨肿瘤:特别是尤文肉瘤,常伴发热、白细胞增多、X线示“葱皮样”骨膜下新骨形成等现象,须与骨髓炎鉴别。鉴别要点为:尤文肉瘤常发生于骨干,范围较广,全身症状不如急性骨髓炎重,但有明显夜间痛,表面可有怒张的血管。局部穿刺吸取活组织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四、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

1、骨髓炎的发生,细菌毒力大小是外在因素,全身状况或局部骨骼抵抗力是内在因素。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慢,细菌易于繁殖。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聚集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形成栓塞,使血管末端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扭伤和挫伤等所致局部组织损伤,常为骨髓炎发生的间接原因。

2、感染开始后48h细菌毒素即可损害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循环,在干骺端生成脓液,经过哈佛氏系统和伏克曼管进入骨膜下,使骨膜剥离,导致骨质破坏、坏死和由此诱发的修复反应同时并存。早期以破坏和坏死为主,皮质骨内层接受干骺端的血液供应,血供受损后,骨质坏死,肉芽组织将其与存活的骨分开,形成死骨片,骨膜反应生成新骨称为包壳,包裹感染骨和坏死骨,以后包壳出现缺损形成骨瘘和窦道,引流脓液。后期以骨增生为主。

3、骨内感染灶形成后,因周围为骨质,引流不畅,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随着脓肿的扩大,感染沿局部阻力较小的方向向四周蔓延。

相关标签

骨科 同类标签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