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骨科 > 前斜角肌综合征
前斜角肌综合征

前斜角肌综合征

( qián xié jiǎo jī zōng hé zhēng )
分享到:
收藏(0)
简介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起于颈椎3~6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并上提第一肋,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卡压穿行其间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患。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
  •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 患病比例:0.01%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手足发绀症、 肌肉萎缩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外科 骨外科
  •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2-4周
  •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饮食清淡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前斜角肌综合征宜吃食材更多宜吃食材>>
1.抑制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2.宜吃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食物;3.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前斜角肌综合征忌吃食材更多忌吃食材>>
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2.忌吃对神经具有麻痹作用的食物;3.忌吃过咸的食物。

一、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

前斜角肌症状群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病人一般呈现下垂肩与肩胛带的肌肉不发达。其症状则因受压的组织而有所不同。

1.锁骨下动脉受压:其疼痛为缺血性跳痛,起病可以是骤然的,伴有酸痛与不适。开始于颈部放射到手与手指,以麻木及麻刺感明显,疼痛的部位没有明确的界限。颈椎的活动可使疼痛加重,颈部伸直时使斜角肌间隙变小因而加重疼痛,颈部屈曲能使斜角肌间隙加大,疼痛可得以缓解。牵引患肢使肩胛下降则可使症状加重。

2.臂丛神经受压:这种情况发生于长期的病变,臂丛的下干受压,为锐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以及4、5手指放射。

3.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同时受压:这种情况与颈肋的症状相同。病人常用手支撑头部,使之向患侧倾斜,借此缓解前斜角肌的张力。在锁骨上窝可扪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压迫肌肉引出重压痛与放射痛,颈部伸直加重疼痛。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

二、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A.前、中、小斜角肌切断术(图2~8):适用于无骨性压迫因素的全部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将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后,臂丛神经下方、上方及两侧的压力全部减弱,甚至消除。因此,各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均可用这一手术方法,其也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用得最多的手术方法。做颈根部7~8cm横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斜角肌过分肥大时可将之部分切除。对伴有颈肩背痛,或颈5神经根受压的患者,应同时切断前、中斜角肌在颈5、6神经根旁的起点。症状严重、影响工作而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一般行前斜角肌或坚韧纤维带切断术,若有颈肋也可同时切除。

B.颈肋切除术:在颈椎X线片上有颈肋者,术中常常可见前、中、小斜角肌的止点或有部分止点附着其上,将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后,切除颈肋。

C.第7颈椎横突切除术:如X线片见第7颈椎横突长于第1胸椎横突,应将之切除部分。近年来作者发现,过长的第7颈椎横突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原因是附着在横突后下方的腱性部分,特别是小斜角肌的肌起点随着横突的向外延伸而外移,从臂丛神经的后下方对臂丛神经产生压迫。骨性结构本身对神经并无影响,切断肌肉起点,游离第7颈椎横突即已消除了对神经的压迫。过长的第7颈椎横突本身并不直接压迫神经,而切除后难免要产生创面渗血,造成术后对神经根的刺激,因此,对术中未发现臂丛神经被过长的第7颈椎横突顶压时,可不予切除。

三、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第1肋的抬高造成臂丛神经下干受压所致,但绝大多数病例找不到第1肋抬高的证据,更无第1肋究竟抬高多少才可能产生臂丛神经下干受压的确切资料。更重要的是,在臂丛神经和第1肋之间还存在着一块小斜角肌。虽然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人提出存在这块肌肉,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引起临床学和解剖学上的重视。

研究了这块肌肉,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没有第1肋抬高的X线片表现,为什么第7颈椎横突过长会引起臂丛神经下干受压,而即使有颈肋存在也并不是颈肋直接对神经造成压迫。

当颈肋存在时,部分小斜角肌止于颈肋,使整个小斜角肌向前、向外移位,从臂丛神经的下方把整个臂丛神经推向前外侧,因此,用小斜角肌与臂丛神经下干的关系,可以解释目前所知道的臂丛神经下干受压的各种解剖原因。所以,小斜角肌的存在可能是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四、前斜角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颈椎病: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颈椎病疼痛多以颈肩部为主,本病以手部麻痛为主;颈椎病很少有大小鱼际肌萎缩,没有血管受压体征;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颈椎MRI有助于确诊。

2.脊髓空洞症:本病年龄在20~30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1;感觉障碍呈分离现象(痛觉消失,触觉存在)严重;后期空洞扩大而损害前角细胞时可出现萎缩及腱反射消失(本病运动障碍往往较感觉障碍先出现,因运动纤维的周径大,易受压);上肢虽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但无血管受压体征。MRI对鉴别该症具有重要价值。

3.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进行性肌萎缩症:该病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无感觉障碍;尺侧腕屈肌常受损;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部位完全不同;无血管受压症状与体征。

骨科 同类标签

前斜角肌综合征相关知识更多知识>>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