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饮食禁忌
一、饮食原则
1.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病情而定。若病人有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如尿素氮超过60mg%时,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公斤体重0.5克摄入,并采用牛奶、鸡蛋等高生物价蛋白质,以减轻肾脏排泄氮质的负担;若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时,须进一步减少蛋白质摄入,为减少主食中非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可用玉米淀粉、藕粉、麦淀粉等代替主食;若无上述情况或病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蛋白质1克。
2.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一般可不加限制。要保证充足热量供给。
3.有浮肿及高血压症状的病人,应依病情分别采用少盐、无盐或少钠食品。少盐是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3克;无盐是指每日膳食中不加食盐,也不食用含食盐食物;少钠食是指每日膳食含钠量最高不超过1000毫克,除食盐外,含钠高(如碱)的食物也要加以控制。
4.有持续少尿伴高血钾的患者,要避免含钾量高的食品,如水果及各种果汁等。
5.保证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食物供给,特别是新鲜蔬菜及水果应尽量多食。
此外,对于原发病肝炎,也要注意相关的饮食禁忌。
二、饮食禁忌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冷球蛋白血症患者HCV感染的证据
①血清中存在循环抗HCV抗体;
②冷沉淀物内含多克隆IgG抗HCV抗体;
③血浆及冷沉淀物中存在HCV-RNA。
2、现认为HCV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为HCV免疫复合物介导所致
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内皮下及系膜,激活补体而继发细胞增殖及炎症细胞浸润。但HCV抗原是否独立于冷球蛋白而介导肾小球损害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与HCV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于1994年首先报道,后用针对特异性HCV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在冷球蛋白症性MPGN患者肾组织切片上检测到HCV相关蛋白,在12例HCV阳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中有8例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测及HCV抗原沉积,而在8例HCV阴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抗原。
HCV感染性肾小球肾炎分类如下:
1.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4℃时呈可逆性沉淀的γ-球蛋白,因组分不同而分为3型:
Ⅰ型冷球蛋白为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γ-球蛋白病变而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冷球蛋白,由多克隆IgG及针对IgGFc段的单克隆IgM组成,其中IgM具有类风湿因子活性;
Ⅲ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多见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约50%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发生肾病,而在Ⅲ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则少有发生。
2.非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肾小球肾炎
非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病理、临床经过与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相似。对HCV在非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发病机制上的作用则尚有争论。
3.膜性肾病
少数HCV患者的肾损害为MN,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清补体多正常,冷球蛋白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在患者肾组织切片上亦检测到HCV相关性蛋白。
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1.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症状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别。
(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虽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亦可见重型肝炎的发生。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2.HCV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的表现
冷球蛋白血症为系统性血管炎病变,HCV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可有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如紫癜、关节痛、周围神经病变、低补体血症等。肾脏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多在肾病综合征范围内)、明显的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常有轻度转氨酶升高,一些患者转氨酶正常,而且可无急性肝炎病史。
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仅在最近才渐完善,但是丙型肝炎与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有关。除自身免疫性活动性肝炎外,冷球蛋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在各种急性、慢性肝脏疾病中出现,除常见的紫癜、虚弱、关节痛、肝炎、肾炎、以及血管炎可出现在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中之外,丙肝抗原血症也是常见的。
二、诊断
目前对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肾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该病的诊断,除符合丙型肝炎的诊断外,在临床上确诊应具备以下四条:
1.有蛋白尿或血尿。
2.血清丙肝病毒RNA(HCV-RNA)阳性,抗-HCVAg阳性。
3.肯定有冷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存在,即冷沉淀物阳性,在冷沉淀物中有HCV-RNA病毒核心抗原和IgG抗HCV抗体。
4.肾活检示严重单核细胞浸润及大量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因HCV-RNA免疫沉积物不一定定位沉积在肾小球,故肾活检也可呈阴性。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鉴于我国为肝病高流行区,且HBV与HCV常重叠感染。由于HCV与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更多见的是在HBV持续性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了HCV。为避免漏诊,在肾小球肾炎病人中,应常规做HBV与HCV两种抗原的检查。
四、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怎样治疗
1.一般治疗
HCV肾损害的治疗与其他表现为蛋白尿性肾小球疾患的治疗相似。
(1)低盐饮食、适量优质蛋白饮食;
(2)有高血压时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应予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0.25~0.5mg/(kg?次),3~4次/d次;
(3)必要时应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减轻蛋白尿,可给ACEI类药物口服治疗,如卡托普利(captopril,巯甲丙脯酸)1~2mg/(kg?d),2~3次/d。
2.抗病毒治疗
HCV肾损害的特异性治疗包括干扰素α及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IFN-α)的主要副作为流感性症状、失眠及不适感,在某些HCV感染患者干扰素α(IFN-α)可能诱导或加重肾脏病变,使用干扰素α(IFN-α)时应注意对某些患者的肾损害。
(1)在14例伴或不伴冷球蛋白血症的HCVMPGN患者,干扰素α(IFN-α)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6~12个月后约50%患者血清HCVRNA阴性,尿蛋白下降60%。若治疗后无反应,可增加干扰素α(IFN-α)剂量。
(2)而在另一前瞻性研究中,60%HCV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在干扰素α(IFN-α)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6个月后HCVRNA阴性,冷球蛋白滴度下降,肾功能改善。但均发现停止干扰素α(IFN-α)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有病毒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及肾脏病的复发。对常规剂量干扰素α(IFN-α)治疗失败的患者,更大剂量的干扰素α(IFN-α)治疗可能有效。
(3)目前对HCV肾损害患者,干扰素α(IFN-α)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使用至少12个月的疗程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延长至18个月的治疗方案也有尝试。
3.对急性重症HCV肾损害患者(如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的治疗
应先使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治疗,以去除循环冷球蛋白及阻止新的抗体生成。
治疗方法:血浆置换每次3L置换量,3次/周治疗2~3周;甲泼尼龙0.5~1g/d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续以常规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2mg/kg,治疗2~4个月。在泼尼松剂量减至20mg/d时方可开始干扰素α(IFN-α)抗病毒治疗。
4.利巴韦林(三氮核苷,病毒唑,ribavirin)
是抗病毒的核苷类似物,与干扰素α(IFN-α)联合治疗HCV感染,较单独干扰素α(IFN-α)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病毒血症的持续缓解。
治疗方法:利巴韦林1~1.2g/d口服及干扰素α(IFN-α)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6个月。但尚未见利巴韦林及干扰素α(IFN-α)联合用药治疗HCV肾损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