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胶质的瘤临床表
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改变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所有患者都有头痛、呕吐症状。视盘水肿有头痛、精神改变、肢体无力、呕吐、意识障碍与言语障碍。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脑神经损害、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部分患者表现为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二、胶质母细胞瘤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腰穿多提示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计数增多,少数病例特殊染色有时可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
2.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阳性率较星形细胞瘤为高,病变局部显示放射性浓区。头颅X线平片仅显示颅内压增高,偶见松果体钙化后的移位,脑血管造影见血管受压移位,约半数显示病理血管,病变处血管多粗细不均、扭曲不整,有的呈细小点状或丝状。
3.CT扫描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的部分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中央低密度的坏死或囊变区周边增生血管区不规则的环形、岛形或螺旋形强化影。
4.MRI检查
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常受累,中线结构,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注射Gd-DTPA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是特征性表现。
三、胶质母细胞瘤该如何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
1.手术治疗
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语言中枢或运动中枢),为了不加重脑功能的障碍,多数仅能做部分切除,对位于脑干、基底神经节及丘脑的肿瘤可在显微镜下严格做到切除肿瘤,手术结束时可做外减压术。
2.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
应行术后常规放疗,也可合并应用化疗或免疫治疗。近来有文献报道手术后即进行放疗,在放疗后每隔2个月化疗1次,同时予以免疫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期。
胶质母细胞瘤表现有一定的放疗耐受性,对于残余的肿瘤多采用高剂量分割照射、肿瘤间质内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来实现,HFRT能将传统外放射剂量提高到70.2~72Gy,而不产生放射性坏死,增强了抑制肿瘤复发的能力。125I质粒的立体定向植入(间质内放疗)配合HFRT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外放疗和化疗的组合。胶质母细胞瘤对不同的化疗敏感率是40%~80%,利用大剂量多种化疗药联合冲击治疗后辅助以自体骨髓移植来减少化疗副反应也证明是可行的。近来,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的报告也有许多,但因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价标准的不统一,效果均不十分肯定。
四、导致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近些年来,胶质瘤这种疾病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一种疾病,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生活中患上这种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专家介绍,对于胶质瘤,我们必须掌握它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导致胶质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吗?
1)遗传因素
在人类只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肿瘤与遗传有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明显家庭发病倾向。这些肿瘤常在一个家庭中的几*出现,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颅咽管瘤发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自脊索组织残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自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自多种胚胎组织的残余。
2)物理因素
目前已经确定,电离辐射能增加肿瘤发病率,肿瘤的发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
3)化学因素
a)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甲基胆蒽、2苯蒽等都能诱发脑瘤。
b)亚硝胺类化合物
c)致瘤病毒
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的,而若想远离病症,最好的方法则是了解它的发病原因,找到它的有效预防手段。上文的内容介绍就是针对导致胶质瘤的发生原因有哪些的相关讲解,希望能为你更深入的了解此症带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