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缔组织性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结缔组织性肠炎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发病与免疫失调有关。
1、硬皮病患者多有有小肠受累,小肠病理变化有平滑肌萎缩,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斑片状胶原纤维沉积,粘膜固有膜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2、皮肌炎时小肠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及分节变化、伴低动力和通过时间延长。肉眼可见肠壁水肿、增厚。镜检示多处粘膜糜烂、粘膜下层水肿、肌层萎缩和纤维化伴淋巴及浆细胞浸润。肠管粘膜下层至浆膜层小动脉、小静脉内膜增厚易有血栓形成及管腔闭塞。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肠道损害主要是血管炎的结果,表现为纤维蛋白样变性、血栓形成、出血和缺血,主要侵犯肠道粘道下层、肌层和肠系膜小动脉、小静脉。
4、结节性多动脉炎可累及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肠系膜中、小动脉及粘膜下层和肌层小动脉,其次为小静脉。损害呈节段性分布,管壁各层均被累及。组织学特点为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及血栓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5、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并发小肠吸收不良、脂肪泻和选择性乳糖耐受不良。吸收不良是因并发小肠淀粉样变性所致,还可伴胃肠道蛋白质丢失。
二、结缔组织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结缔组织性肠炎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的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1、硬皮病患者临床可有腹部不适、腹胀、食后腹鸣、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交替等肠道功能失调表现。
2、皮肌炎时小肠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及分节变化,伴低动力和通过时间延长。肉眼可见肠壁水肿、增厚。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肠道损害主要是血管炎的结果,常见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黑粪,偶见肠梗阻。少数患者有绒毛萎缩,伴发小肠吸收不蛋白丢失性肠病、局限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肠道症状很常见,肠道局部缺血时,出现腹痛、呕吐或腹泻;病变血管闭塞可引起肠溃疡、梗死、穿孔。有时临床症状酷似局限性肠炎或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三、结缔组织性肠炎该怎么去治疗
治疗疾病是永恒的主题,是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那么,对于结缔组织性肠炎,目前的治疗研究有哪些呢,详细了解请认真的阅读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1.硬皮病患者57%有小肠受累,小肠受累者50%,伴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脂肪泻,这是由于肠腔扩张、淤滞,导致菌丛大量繁殖,分解胆盐使结合胆盐减少,从而影响微胶粒形成和脂肪的吸收,细菌通过和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的结合来阻碍后者的吸收。应用抗生素抑制腹腔内细菌繁殖,可使特征性的粪内脂肪和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在几日内恢复正常。
2.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硫唑嘌呤为主。对肠穿孔等并发症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3.结节性多动脉炎 强的松可减轻胃肠道症状。如无明显肠出血,可加用抗凝剂,肠道大出血或穿孔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4.积雷甙(asiaticoside)为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实验证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用法为:片剂(每片含积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3-4片;针剂(每支2ml含积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1支。对外国佬化硬皮、消除组织浮肿、缓解关节疼痛、愈合溃疡等均有相当效果(有效率约80%),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见药。
5.物理疗法 包括音频电疗、按摩和热浴等,其中音频电疗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复,系统型亦有软化肌肤、改善组织营养、愈合溃疡之效。开始每日治疗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待病情好转后可隔日1次,治疗时间较久。
四、结缔组织性肠炎的饮食疗法
结缔组织性肠炎除了常规治疗,患者还可尝试饮食疗法。具体的食疗方如下:
1、独活乌豆汤
做法:独活9~12g,乌豆60g,米酒适量。将乌豆泡软,与独活同置瓦锅中,加水约2000ml,文火煎至500ml,去渣,取汁,兑入米酒。1日内分2次温服。
功效:用于风寒湿阻之病人。汤中独活性味辛苦微温,用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尤善祛肾经伏风;乌豆性味甘平,长于祛风、利水、活血、解毒、滋肾。独活乌豆汤以米酒为引,既收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散寒除痹之效,又扶助正气,制约独活辛燥之性。
2、虫草鸡汤
做法:冬虫夏草15~20g,龙眼肉10g,大枣15g,鸡1只。将鸡宰好洗净,除内脏,大枣去核与冬虫夏草和龙眼肉,一起放进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约3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用于肺脾肾虚之病人。汤中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入肺、肾经,滋肺补肾;大枣味甘性温,入脾经,补脾和肾,益气生津;龙眼肉味甘性平,入心、脾经,补心安神,养血益脾;鸡味甘性温,入脾、胃经,益五脏,主下气,治反胃。
3、参附回阳汤
做法:人参10g,制附子10g,龙骨30g,牡蛎30g,淡豆豉50g。先将制附子、龙骨、牡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豆豉煮至软烂,人参另煎,合并两液服用。
功效:用于脾肾阳虚、寒凝瘀阻之病人。汤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熟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回阳补火,温中散寒;龙牡安神潜阳;淡豆豉解表除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