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筋膜室综合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敷料包好,待消肿后行延期缝合,或应用游离皮片移植闭合伤口。切不可勉强缝合皮肤,失去切开减压的作用。
局部切开减压后,血循环获得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应积极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钾症、肾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还得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二、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病理特点有哪些
骨筋膜室的室壁坚韧而缺乏弹性,如果室的容积骤减或室内容物体积骤增,则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急剧增加,阻断室内血液循环,使骨筋膜室内的肌和神经组织缺血。肌组织缺血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液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发生下列后果: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在严重缺血的早期,经积极抢救,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以避免发生或只发生极小量的肌坏死,可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响极小。
2.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在积极恢复其血液供应后,有大部分肌组织坏死,尚能由纤维组织修复,但因瘢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坏疽:范围广、时间久的完全缺血,其结果为大量肌坏疽,无法修复,常需截肢。大量毒素入血可以导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
以上三种结果是骨筋膜室或肢体缺血的三个不同阶段,发展很快,急剧恶化,直至坏疽。
对多室性的或肌丰富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身问题。此综合征早期血流尚未完全阻断,因此大量血浆和液体渗出毛细血管,将发生低血压和休克。大量肌组织坏死将释放大量肌球蛋白和钾离子等,从而发生毒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在酸中毒的情况下,肌球蛋白又容易在远侧肾小管中沉积,形成肾衰竭。加之低血压又使肾小管缺氧,使肾衰竭更为严重。酸中毒、高血钾和低血压等又可影响心脏功能,发生心律不齐。这些严重的全身反应实质上是挤压综合征的表现,既可在解除室内压以前出现,又可在解压后加重。
三、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
以上症状和体征并非固定不变。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和坏疽,症状和体征也将随之改变。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可记成5个“P”,字:
(1)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3)感觉异常(paresthesia)。
(4)麻痹(paralysis)。
(5)无脉(pulselessness)。
四、骨筋膜室综合症如何鉴别诊断
1.成人硬肿病:本病有时需与成人硬肿症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组织病理显示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其间隙充满酸性黏多糖基质。
2.皮肌炎:皮肌炎累及肌肉往往以肩胛带和四肢近端为主;上眼睑有水肿性紫红色斑和手背、指节背的gottron征;血清肌酶,如ck、alt和ast以及24h尿肌酸排出量显著升高等。
3.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硬皮病与本病鉴别并不困难,后者无雷诺现象,内脏受累(尤其肺和胃肠道)少见,无毛细血管扩张,无抗sci-70抗体及抗着丝点抗体出现。另外无血中嗜酸粒细胞升高。组织病理表现不同。
主要依据为:①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史;②急性发病;③硬皮病样皮肤损害;④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⑤皮肤组织病理示深筋膜炎症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表皮、真皮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