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扩张原因
1.感染
感染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最常见原因。肺结核、百日咳、腺病毒肺炎可继发支气管扩张。曲霉菌和支原体以及可以引起慢性坏死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也可继发支气管扩张。
2.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
引起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是囊性纤维化。另外,可能是由于结缔组织发育较弱,马方综合征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3.纤毛异常
纤毛结构和功能异常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Kartagener综合征表现为三联征,即内脏转位、鼻窦炎和支气管扩张。本病伴有异常的纤毛功能。
4.免疫缺陷
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的缺陷可引起支气管扩张,一个或多个IgG亚类缺乏通常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可造成支气管扩张。IgA缺陷不常伴有支气管扩张,但它可与IgG2亚类缺陷共存,引起肺部反复化脓感染和支气管扩张。
5.异物吸入
异物在气道内长期存在可导致慢性阻塞和炎症,继发支气管扩张。
二、支气管扩张的根治方法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千金苇茎汤和桔梗汤加减。方中芦茅根、黄芩、鱼腥草,银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泻肺治痈;冬瓜仁、生薏仁,桃仁,祛脓排痰、清热利湿、化瘀活血;沙参、石斛、桔梗、杏仁、百部、枇杷叶、甘草,润肺清热、宣肺止咳化痰。如咳吐脓痰量多,伴发热便秘者,可于上方中加鲜竹沥、紫花地丁、大黄,加强清热解毒、化痰排脓的作用;伴咯血者,酌情选加大黄炭、地榆、茜草,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在上方中加用生黄芪,有益气扶正、托毒排脓的功效,故无论是否有正虚存在,均宜重用之。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作为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咯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适应证广泛。一般认为,任何支气管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而无血管造影禁忌证者,均可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尤其适用于急性致命性大咯血的急救,长期反复咯血的治疗以及咯血基础病变广泛,肺功能低下,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的治疗。具体方法为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异常扩张、体-肺动脉交通及造影剂外渗,均提示为病变的支气管动脉,可采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等将可疑病变动脉尽可能全部栓塞。
祛痰剂治疗支气管扩张:有助于帮助支气管扩张患者恢复纤毛摆动功能,并使黏稠痰液变稀薄,有利于咳出。口服用药可在下述药物中选择溴己新8~16mg,3次/d;氨溴索(沐舒坦)30mg,3次/d;桃金娘科树叶标准提取物(强力稀化黏素)300mg,3次/d;鲜竹沥水(鲜竹沥)10ml,3次/d。亦可使用溴己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溴己新8mg或沐舒坦15~30mg,2次/d静脉注射。
三、支气管扩张病人禁食食物
狗肉
性温,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作用,对痰热蕴肺或肺有燥热的支气管扩张之人来说,食之助热上火,故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所说:“狗肉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金匮要略》中强调:“有宿热者不可食之。”《医学入门》也认为“素有痰火者”不宜食用。所以,支气管扩张者肺经多有伏火,痰热内蕴,故当忌之。
鸡肉
性温之物,能益气补虚,但凡实证或邪毒未清者不宜食。《医林纂要》认为:“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而有内热邪毒者也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还说:“多食生热动风。”故内有宿热,痰热未清的慢性支气管扩张患者,法当忌食。
龙眼肉
甘温果晶,功在补气血,益心脾。《本草汇言》中说:“甘温而润,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药品化义》也认为:“甘甜助火,若心肺火盛,皆宜忌用。”支气管扩张者属肺有火热,故当忌食。
荔枝
性温,味甘酸,多食易助热上火。《食疗本草》早有告诫:“多食则发热”。明·李时珍也认为:“火病人尤忌之”。痰热蕴肺或肺有燥热的支气管扩张之人,切忌食之。
四、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
1、天冷支气管扩张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支气管扩张患者日常要戒烟,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2、支气管扩张患者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肝、蛋、家禽、大豆及豆制品等,增加热量,提高抗病力。消化功能不好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要少吃多餐。
3、支气管扩张患者痰量多时宜采取体位引流(如病变支气管在下叶的采取头低脚高势),每日2~3次,每次约15分钟。
4、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亲属及他人不在支气管扩张患者卧室内吸烟,定时通风,以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新鲜。
5、支气管扩张患者多吃含有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如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L、韭菜、南瓜、杏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抗炎、抗癌、防感冒的功能,如大枣、捅、柚、番茄、含钙食物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青菜、豆腐、芝麻酱等。
6、急性期支气管扩张患者应注意休息,缓解期支气管扩张患者可作呼吸操和适当的全身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起落呼吸操:要两脚分开同肩宽,全身放松,两臂微屈,手指分开,经前下方举过头,同时吸气,继而两腿下蹲,同时两臂由上沿头胸前方落到体侧,成自然下垂姿势,每次20下,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