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肾病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先天性三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90%以上,其次为各种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极为罕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不清楚,其发病往往因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而触发,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则主要有感染,药物,中毒等或继发于肿瘤,遗传及代谢疾病以及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之后。
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发病年龄和性别,以学龄前为发病高峰,单纯性发病年龄偏小,紧腅性偏长,男比妇女多,男:女约为1.5~3.7∶1。
水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最早为家长所发现,始自眼睑,颜面,渐及四肢全身,水肿为可凹性,尚可出现浆膜腔积液如胸水,腹水,男孩常有显著阴囊水肿,体重可增30%~50%,严重水肿患儿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水肿严重程度通常与预后无关,水肿的同时常有尿量减少。除水肿外,患儿可因长期蛋白质丢失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萎黄,指趾甲出现白色横纹,耳壳及鼻软骨薄弱,患儿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有时腹泻,可能与肠黏膜水肿和或伴感染有关,病期久或反复发作作者发育落后,肾炎性患儿可有血压增高和血尿。
二、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检查
1.尿常规
(1)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
(2)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尿FDP有助于肾小球病分类,连日多次测定尿FDP,如FDP<1.25µg/ml,则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可能性大,若尿FDP持续增高,多为增生型,膜增生型或急进性新月体肾炎。
(3)其他可见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肾炎性肾病可见血尿(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
2.低白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降低,白/球蛋白倒置,血浆白蛋白<30.0g/L,婴儿则<25.0g/L。
3.高脂血症
主要为高胆固醇血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血胆固醇≥5.7mmol/L,婴儿则≥5.2mmol/L,三酰甘油>1.2mmol/L。
4.肾功能
一般正常,少尿期尿素氮轻度升高。
5.蛋白电泳
α2-球蛋白明显增高,γ-球蛋白降低。
6.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持续低补体血症,尿FDP在部分肾炎可大于1.25mg/L。
7.影像学检查
常规做X线检查,B超和心电图检查等。
慢性肾静脉血栓X线检查可发现,患肾增大,输尿管有切迹,B超有时能检出,必要时肾静脉造影以确诊,除肾静脉外,其他部位的静脉或动脉也可发生此类合并症,如股静脉,股动脉,肺动脉,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等,并引起相应症状,临床根据表现选择检查部位和方法。
三、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涎酸学说:即经典的发病机制,系因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肿胀,融合,使原有涎酸糖蛋白结构破坏,阴电荷消失而使带负电荷的白蛋白通过而形成蛋白尿。
(2)免疫学发病机制:
①体液免疫参与:包括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异常(血中IgG低下,分解增加,合成减少),抗体生成减少等诸多因素,
②细胞免疫异常:循环中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和功能降低而出现一系列异常变化,
③补体系统:包括旁路途径B因子不足影响机体对带荚膜的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球菌的调节能力,补体活力下降,C5b-9(膜攻击复合物)的出现等。
(3)其他因素:包括抗体直接损伤肾小球,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释放蛋白溶解酶,产生活性氧,释放阳离子蛋白,单核细胞聚集释放多种蛋白酶,胶原酶,氧自由基,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参与肾病发病机制。
①水肿:肾病综合征的水肿的机制研究,近年来有不少进展,有低血容量所占比例仅为7%~38%,可用传统观点解释外,更多的研究表明还有很多肾内因素起作用。
②高脂血症:对激素耐药的难治性肾病是Ⅳ型高脂血症,即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影响了胆固醇的清除,高脂血症的危害不仅在于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还在于VLDL有肾毒性,可与GBM的多价阴离子结合后进入系膜区致肾损害,使阴电荷减少,膜通透性增加,使大分子脂蛋白在系膜区沉积,终致肾小球硬化,此外,高脂血症不仅增加了血液黏滞度,而且胆固醇沉积使毛细血管内皮壁变粗糙,阴电荷改变,从而使带有阴电荷的血小板沉积而形成血栓,同时纤溶系统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辅助因子(Ⅴ,Ⅷ),β-血栓球蛋白升高,血小板计数增加,黏附及聚集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酶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降低,酶原因子(Ⅱ,Ⅹ等)下降。
四、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休息和生活制度除高度水肿,并发感染者外,一般不需绝对卧床,病情缓解后活动量逐渐增加,缓解3~6月后可逐渐参加学习,但宜避免过劳。
(2)饮食低盐食,水肿严重和血压高得忌盐,高度水肿和/或少尿患儿应适当限制水量,但大量利尿或腹泻,呕吐失盐时,须适当补充盐和水分。
2.对症治疗
一般应用激素后7~14天内多数患儿开始利尿消肿,故可不用利尿剂;但高度水肿,合并皮肤感染,高血压,激素不敏感者常需用利尿剂。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下称激素)治疗
庆用激素尽管有某些副作用,且尚未解决复发问题,但临床实践证明激素仍是目前能诱导蛋白悄消失的有效药物,并作为肾病治疗的首选药,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①免疫抑制作用;②改善肾小球;③利尿作用有关。
4.免疫抑制剂治疗
适应证为:难治性肾病和/或激素副作用严重者,可加用或换用免疫抑制剂。①环磷酰胺;②苯丁酸氮芥;③盐酸氮芥;④环孢毒素A;⑤雷公藤多甙。
5.其他治疗
(1)抗凝剂的应用肾病综合征时常呈高凝状态,故近年有人主张应加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如肝素,潘生丁,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等。
(2)左旋咪唑是免疫调节剂,一般用于激素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常伴感染的勤复发或激素依赖病例,用后可减少并发的呼吸道感染,并使激素依赖者的激素用量减少。
(3)巯甲丙脯酸为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有人认为可改善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状态而使尿蛋白排出减少,可用于激素辅助治疗,尤伴高血压者。